您好,欢迎来到广佳网络咨询热线:010-57410100

微博用户大幅下降,舆情监控和竞争情报应对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4-1-20 17:08:4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0%。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个百分点。微博发展并不乐观:一方面,基于社交网络营销的商业化并不理想,盈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来自于竞争对手的冲击导致微博用户量下降。

    “微博似已丧失信息源功能”对于专业媒体人士来说,微博的信息功能基本不复存在。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网友获知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更多地依靠微信及其朋友圈。这既是源于微信强大的社交功能,也因为微博平台加大了网络传言的管制力度,人们对尚未确认的信息更愿意通过私密化的微信去证实或证伪。
    微信正取代微博,成为网络舆论最为集中的平台,“网络舆论下沉到相对更私密的微信,如果不加重视,社会的压力就得不到有效释放。”
    似乎都有一个趋势,博客、微博这样的SNS工具正逐渐走向衰败,被更为隐蔽的微信、私密朋友圈等代替。随着几大互联网公司都开始重视微信、易信这样的工具。这种趋势,从总体上看是对的。
    博客在个人信息发布上,由于与相对封闭的BSS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性,微博更便宜普通网民发布和交流,在某个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对推动互联网普及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但博客、微博的管理者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两个工具的价值所在。至少在我国是这样,博客管理者关注意见领袖,关注制造千万级博主。微博管理者更将焦点放到了名人大V身上,除了营销公司控制的营销账号外,处于领先地位的活跃的内容账号不同,形成名人+营销账号的格局,而忽略了对中V、信息灵通人士、意见领袖,甚至普通网友微博中高质量信息的发现和推广。当有关部门大V被有关方面关注后,微博中主要被传播的内容来自发无聊内容的名人和重复段子的营销账号,关注度下降可想而知。
    新浪等微博服务提供商开始关注中V,这个做法来得太晚了,而且仍未将关注人转向关注有价值的内容。而在此时,加速微博商业化,过多的广告(如大量的购物信息),过多的资金影响(如粉丝头条),以及在内容中嵌套的推广信息,都已在降低了网友对微博的感受。
    与此同时,官媒加大微博的应用,成功升级大V,并形成矩阵形成了对内容的制空权后,微博的发布作用达到明显的加强,交互作用进一步减弱。与资讯门户网站是网站采集各媒体内容不同,在微博上,都是各官媒自己发布的,微博服务提供商也就没有了版权问题。甚至可以无需代价就将官媒发布的信息,转作新闻发布在资讯窗口,以传播给更多的网友。
    如何关注粉丝量大的名人转向关注有内容、有观点的人,如何从关注人,转向关注内容,这是微博服务提供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博客时代,这个也没做好,这里就不帮它们出主意了。而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微博重蹈博客的趋势再所难免。
从传播上看
    1、微信、QQ类P2P传播工具在信息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可避免,但微博、官网,尤其是传统媒体的官微或官网,在信息放大上发挥的作用仍不可替代。
    2、从发送主体分,目前网络舆情的主要发源地依次是官媒网站及官方微博、大V微博、大V公众微信、其他认证微博、草根微博、官媒微信,微信对舆情的影响在其隐蔽性挑战监控。官媒微信在微信传播链中并没有能够像微博那样取得舆论的控制权。
    3、大V保守,营销账号退去后,官媒微博成为最重要的谣言放大环节,甚至谣言会从微博出现,逐步发布到官媒网站、传统媒体,官媒微博做到了快、吸引眼球,但丢了其传统优势——完善的信息验证流程,降低了品牌的公信力,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4、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发展遇到瓶颈,微博的点对点交互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僵尸”官微越来越多。其背后的原因有三:1)传统的官僚作风与微博的时效要求有很大差异,政府部门难适应网友的步步紧逼;2)兴趣减弱,部分机构微博逐步成为微博管理员,甚至IT部门自己的事;3)注重发布数量,忽视内容是否适宜。
对于舆情监控和竞争情报信息搜集部门的建议
    1、调整监控对象和监控手段,建立提前发现“弱信号”的机制;
    2、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关注的标准应是有观点、能发布一线信息的人,而不是名人。
    3、圈内的公众微信大号、微信群等应关注。
    4、微博、微信“钓鱼”也可主动获取信息。
    5、舆情部门能力有限,将舆情放大推动相关机构早日介入,有时是最好的舆情控制。

相关文章/Articles

公众账号名称guangjiakeji关闭

公司介绍 网站建设 网络推广 联系我们